通過閱讀報刊雜志,我了解到,焚燒垃圾有利有弊,一些沒被分離出來的塑料制品,被焚燒后會釋放有毒氣體,將對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。看來,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睫。
這周,媽媽為了鍛煉我的自理能力,給我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。其中有收拾餐桌、取報紙、倒垃圾等,當然還包括垃圾分類。說起垃圾分類這項工作,正中我下懷,我便用十二分的熱情干了起來。
我們進行垃圾分類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的:把廢電池等有毒垃圾投放到物業公司門口的紅色垃圾桶;將豆莢、菜葉、果皮等廚房垃圾投放到綠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;將廢紙、飲料瓶、易拉罐等都堆放到一個角落里,等收集到一定數量后再集中賣掉;對那些塑料袋或塑料包裝盒以及玻璃瓶等這些沒人回收,但又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垃圾,把它裝在一只環保袋里,定期投放到黃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。
說起塑料制品,我以前不太注意,現在一注意起來,讓我大吃一驚。像我們這樣的三口之家,基本每天會使用7、8個塑料制品:早上,媽媽買菜回來會帶來3、4只塑料袋;中午吃掉了一些速凍食品,又會產生一只塑料包裝袋;下午喝掉一罐酸奶,又產生一只塑料盒,晚上散步回來,買來一些水果,大概又會帶來2、3只塑料袋,這樣算起來,數量就不少了……除了這些,我們平時用的食鹽、白糖的包裝袋、各種零食的包裝袋等,總之五花八門的包裝袋應有盡有。
雖然我們盡量少用塑料袋,而且對那些沒有破損又比較結實的塑料袋,都會經過清洗再次使用,可是沒過幾天,環保袋里又會塞滿各式各樣的塑料制品,真是令人頭疼。
杭州聞濤小學504班小記者胡致和